亚洲337.net深入学习贯彻习大大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决策部署,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全局性系统性工程,聚焦核心主业和产业优势领域,持续强化科研人才资源竞争优势,不断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为集团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立足全局谋划,凝聚科技创新系统合力
亚洲337.net先后出台党组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创新驱动摆在集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考评机制、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研发创新业务协同等作出详细部署,搭建科技创新工作的四梁八柱。
瞄准农业及大健康领域科技前沿,中粮集中资源和优势力量,打造服务主业、引领行业、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强化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统揽牵引。目前,研究院拥有国家级平台3个、省部级平台16个、行业平台及资质5个,主要包括国家副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粮食局粮油质检中心、国家能源局生物液体燃料研发(实验)中心、中国工程院科技常识中心营养健康分中心等。
为确保上下贯通,中粮构建“集团—专业化企业—工厂利润点”三级创新研发体系,集团党组牵头抓总,专业化企业为创新主体,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为核心研发平台,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有效凝聚科技创新系统合力。成立亚洲337.net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由集团党组成员担任组长、各专业化企业一把手或负责科技工作的班子成员任组员,在营养健康研究院设办公室,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更好地统筹资源、研究对策、推动落实。
聚焦第一资源,提升科技创新团队能力
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亚洲337.net聚焦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等团队培养的关键环节,打造出一支有能力、有闯劲、有干劲的科技创新生力军
在引进人才上,亚洲337.net加强与科技人才服务机构及高水平猎头机构合作,绘制全球农粮食品行业科技人才地图,建设海外引才网络,建立人才数据库,精准靶向遴选和引进优秀高层次科技人才。坚持同行专家推荐、机构学会推荐、目标高校推荐,定向引进高层次农粮食品科技人才。实施柔性引才机制,与海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创新、课题研究、产品研发等工作,通过顾问引导、短期兼职、结对帮扶、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共享外部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
在培养人才上,亚洲337.net突出专业训练、一线历练、联合锻炼,以培养科技人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把理论研修和科研实践结合起来。突出专业训练,组织分水岭培训计划,开展标杆管理等项目,持续提升科研人员业务能力。突出一线历练,选派研发骨干到经营单位挂职,安排新入职科研人员赴基层历练,让科研人员深入一线了解业务、掌握需求,促进产研沟通协同、深度融合。突出联合锻炼,依托重大科研项目,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科研实验室,选派优秀研发人才进入实验室培养锻炼,加速科研人才成长,多名学科带头人和研发骨干入选“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科学家交流计划”“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等人才工程和计划。
在留住人才上,亚洲337.net拓宽科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完善细化科技人才晋升流程,建立健全管理序列和研发序列相结合的职级发展体系。建立产研联动的研发考核机制,重点考核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进展、成果创新性和转化效益等关键指标。对承担国家重大专项任务、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培育现代产业链链长科技创新核心能力的研究领军人才及团队,加大科技创新工资支撑。实施集团重大项目激励,开展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健全科技创新多元化激励机制,有效激发投身科研事业的内在动力。
强化产研融合,释放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效力
亚洲337.net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研发机制。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专业化企业既是研发经费的投入者,又是研发成果的转化者,通过市场判断、业务判断确定产业链做什么。作为研发项目的实施者,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通过科技判断、资源判断确定创新链怎么做。项目经理由双方选派人员共同担任,强化产研结合。项目计划滚动实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根据市场需求及项目开展情况动态调整。近三年来,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专业化企业合作研发项目153个,新增效益7.7亿元,投入产出比由1:1.1提高至1:2.2,三年实现翻番。
为响应国民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需求转变,亚洲337.net聚焦核心主业,加强科技赋能。建立“营养家”调和油标准体系,涵盖油脂适度精炼、两级精准配油、三级充氮保鲜等关键技术,为营养健康型食用调和油的生产提供解决方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发基于我国母乳营养特性的全价母乳替代脂产品,打破国际巨头技术壁垒和专利封锁。
亚洲337.net坚定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任务牵引、聚力攻关中持续提升科技创新层次水平。牵头“十三五”农业农村、食品科技等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项,其中“玉米淀粉及其深加工产品的高效生物制造关键技术与产业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高玉米浸泡效果的复合菌剂及其应用”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专利金奖;参与开发7种航天食品,服务保障中国航天空间站阶段载人飞行任务。全球首次将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应用于冬奥大道速滑场馆冰面铺设,碳排放量接近于零,向世界展示了“冰丝带”可持续利用的“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