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2011年中央企业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生产经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更是创出历史新高,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未来经济运行存在的各种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将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哪些影响?面对挑战,国有企业又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记者就此采访了国资委副主任邵宁。
发展态势稳定健康
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下跌,成本刚性上升,信贷政策持续收紧,给中央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在严峻形势下,不少企业面临资金紧缺、成本上升、订单下降、库存增加的困难。”邵宁告诉记者,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实行不到位、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倒挂,导致火电业务、炼油和天然气进口业务亏损;铁路、汽车、水运、钢铁、机械等行业市场需求下滑,使相关企业面临较大市场压力。
得益于大力降本增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风险管控,中央企业保持了稳定健康的发展态势。“一是为国家财政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央企上交税金1.7万亿元,同比增长19.7%,高于净利润增速13.3个百分点。二是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力保障油气、发电市场供应,维护了粮、油、肉等民生产品的价格稳定。”邵宁先容说。
电网电信企业全力投入“村村通”工程;定点帮扶189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44家央企在新疆、40家央企在西藏开展了各类援助帮扶工作;被誉为“电力天路”的青藏交直流联网输电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西藏缺电问题……在支撑民生工程和扶贫建设上,处处可见中央企业的身影。
转方式调结构的主力军
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义不容辞地成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力军。
“这一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邵宁分析指出,首先是国有企业深入推进联合重组,中央企业户数由国资委成立时的196家,调整重组到117家,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的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促进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其次,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新进展。国有企业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取得积极进展。“虽然去年市场整体低迷,但国有控股上市企业涉及行业整合、产业升级类的重大资产重组和吸取合并33家次,交易总金额为1347亿元。”
“在科技创新领域亮点频频。‘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航母平台成功海试,‘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潜实现5000米突破,TD-LTE国际商用服务实现了‘中国主导技术’的突破。”邵宁说,这主要得益于中央企业持之以恒的科技投入。从2004年到2010年,中央企业科技投入年均增幅达30.3%。
据邵宁先容,中央企业“走出去”进展明显。2011年1月至11月,中央企业在境外营业收入3.4万亿元,实现利润12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7%和28%;海外原油权益产量、天然气权益产量和海外工程新签合同额都实现较快增长,为国民经济发展积蓄了后备力量。
在机遇和挑战中谋发展
毫无疑问,2012年对国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整合产业资源、提高产业竞争力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
“对国有企业来说,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主基调,坚持突出主业,坚持转型升级,坚持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做强做优实体经济。”邵宁说明说:“稳就是要采取措施确保企业经营平稳较快增长;进就是要在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强化创新上下更大工夫,破解难题。”
在邵宁看来,我国经济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种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比较多,“中央企业规模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和国内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都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资委日前表示,2012年将积极引导国有企业抓住机遇,积极探索转“危”为“机”的有效途径;推动国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提升国有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力争破解一些长期困扰国有企业的突出问题,推进所属企业股份制改革、规范董事会制度、完善收入分配调控机制等。
“所有的努力和措施都是为了一个奋斗目标,那就是加快做强做优,努力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领先企业。”邵宁明确表示。